最新消息

The News

  • 2023-10-14
  • 2519

2023第二屆蔡瑞芳眼科學術發展基金專案論文頒獎暨發表會及企業響應護眼宣言活動


       每年十月第二個星期四是「世界視覺日」(World Sight Day),今年重點集中在工作場所的眼睛護理。為響應2023世界視覺日,臺灣防盲基金會於112年10月14日上午舉辦『Love Your Eyes At Work – 第二屆蔡瑞芳眼科學術發展基金專案論文頒獎暨發表會』,以及企業響應護眼宣言活動,會中邀請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郭專門委員威中蒞臨指導,及采盟股份有限公司、遠傳電信、普萊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酷柏光學股份有限公司等眾多企業共同連署響應,並由日本眼科權威西田輝夫(Teruo Nishida)教授與台灣眼科專家學者一同交流眼科醫學新進展,以此推廣眼睛保健的重要,並呼籲企業雇主應重視員工的眼睛健康,共同打造幸福企業!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估報告,台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45至64歲的中高齡者將占據總工作年齡人口數的一半,然隨年齡增長,眼睛健康將受更多挑戰,在工作年齡人口趨向高齡化的狀況下,如何於職場中保持良好眼睛健康是相當重要的,國際防盲協會(IAPB)便整理八項工作場所中愛護雙眼的重要性
1、提升工作效率:合適的眼鏡可提高22%的工作生產力
2、增加收入:46%的人在白內障手術後工作收入提升了
3、可被預防:近九成的職場眼外傷可透過適當的安全護具預防
4、視力損害風險:眼部受傷是職場中可能致盲的危險因子
5、3C產品多用傷眼:不論年齡,長時間使用3C產品都可能對工作效率產生負面影響
6、影響工作精確度:即便是輕微視力問題,也可能導致工作效率下降10%,且工作準確度減少22%
7、早期發現可早期治療:90%的視力損害是可預防或治療的
8、視力危機不可輕忽:全球約有1.607億的視力中度至嚴重受損者為勞動人口

       隨著3C產品普及,上班族整天盯著電腦,讓眼睛健康亮紅燈;另有部份勞動者需在各種工作環境中進行各種任務,從機械操作到化學處理,讓眼睛經常處於危險之中。長時間的電腦使用、機械操作的工作環境,甚至是處理危險物質,都可能對眼睛造成損害。眼睛安全是一個關乎健康、安全和效率的核心問題。因此,IAPB針對雇主、員工及企業彙整出三份檢核表,提供企業、民眾可檢視工作職場是否已完善眼睛健康措施;另對於長時間使用3C產品的上班族亦提供六項護眼建議
1、戴上眼鏡:驗配眼鏡矯正視力,並依醫師處方配戴
2、記得眨眼:辦公時記得眨眼來濕潤雙眼,防止眼睛乾澀
3、適當休息:遵循20-20-20法則,用眼20分鐘,遠眺20 英尺遠(6公尺)的目標至少20秒
4、調整電腦顯示設定:調整電腦螢幕亮度、對比度、色溫及文字大小等設定
5、調整電腦螢幕位置:螢幕中心應低於眼睛水平視線15-20度(約10或12公分),並與眼睛保持50-70公分的距離
6、使用適當照明與減少眩光:調整螢幕角度,及使用防眩光螢幕或防眩光功能螢幕保護貼

  臺灣防盲基金會蔡董事長瑞芳身為活動發起人,於會中分享到,世界視覺日今年將主題聚焦於工作職場,並揭示許多職場護眼守則。本會作為光明守護者,自是當仁不讓,因此今年號召企業夥伴共同響應。目前已有多家企業皆應允加入護眼行動,承諾將工作環境的眼睛安全與員工的眼睛護理視為重要指標,也期待未來有更多企業加入,一同創建更友善、永續的職場環境。本次除邀請企業響應,今年亦延續辦理第二屆蔡瑞芳眼科學術發展基金專案論文頒獎暨發表會,並邀請日本知名眼科教授Teruo Nishida來台,與台灣眼科專家學者相互交流,期待能提升台灣眼科領域的發展,並創造更多合作的可能!

     

臺灣防盲基金會為了推動眼科領域的發展,鼓勵並表揚在眼科領域傑出貢獻的醫師。今年特別頒發「眼科學術貢獻獎」給陳德照教授及劉榮宏教授,表彰他們對眼科學術的貢獻。同時藉此盛會,感謝長期支持基金會的捐款人,因有大家持續的資助,我們才能將服務做得更好更廣。

     

       眼睛不適不單是個人健康問題,也可能影響生活品質、工作表現、人際溝通,甚至社會安全等。臺灣防盲基金會呼籲大家應愛護雙眼,尤其數位浪潮來襲,平時應注重工作中的眼睛護理,一旦眼睛出現狀況,應及時治療。守護雙眼是你我當仁不讓的責任,邀請大家一齊用EYE打造更永續的未來!

     

     


恭喜第二屆蔡瑞芳眼科學術發展專案論文徵選得獎者
金眼獎: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眼科部主治醫師 吳為吉
銀眼獎: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 林泰祺
銀眼獎: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 范乃文
銅眼獎: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住院醫師 蘇鈺宸
銅眼獎:台北榮民總醫院蘇澳分院眼科部主治醫師 楊欣瑜
銅眼獎:林口長庚醫院眼科部住院醫師 林小淳醫師



enlightened延伸閱讀:2022世界視覺日:讓Eye永續 零距離